
柿子红了
周末赏秋,偶遇一棵柿子树,叶未落尽,枝上挂满黄澄澄的柿子,看得我心里生出无尽欢喜。望着红彤彤的柿子,不禁勾起我久远的记忆。
记忆里,村后坡地随处可见柿子树。在我家地头就有一棵,小时候跟着父母去田间地头玩,那棵柿子树下就成了我的“根据地”。玩累了,我会抬起头欣赏柿子的成长过程。春暖花开时,柿子树不紧不慢的发芽了,直到麦子吐穗时才开出米黄色的花,花儿落后,小指甲大的果实便露了出来。站在远处,你是丝毫发现不了的。因为此时的叶子和果实都是碧绿的。只有站在树的跟前,在那绿叶丛中仔细寻找才能看见它们挂满了枝头。这时候的柿子很容易掉落,树下无聊的我会捡一些掉落的柿子拿在手里变着花样的玩。
等到十月,红彤彤的柿子像小灯笼一样挂满枝头,柿子叶也渐渐丢掉了原先的绿色,变成了一面面小红旗,整个柿子树映红了我们的脸。那时候的我们不会去欣赏美景,而是几个人商量着如何吃到柿子。我们几个调皮的男孩会像猴子一样呲溜呲溜的爬山树,先摘下又红又软的柿子一品为快。树下的小伙伴想尽办法找根长棍拴上竹篮子挑的高高的接着,时不时会有柿子落地上,就像鸡蛋掉地一样涂满一地无法收拾。偶有大人经过,总会呵斥树上的我们“谁家的孩,快点下来,别摔着!”可我们照样雷打不动的在树上摘着柿子。调皮的我们也会搞恶作剧,把柿子里的果肉吸掉,然后把果皮吹得鼓鼓的,放在显眼的地方,然后藏在不远处观望,若有小孩经过捡起那几个柿子,我们就会捂着嘴偷着乐。那份纯真,那份乐趣,至今难忘。
儿时,记得柿子成熟时,家家户户灶台上都有个“温缸”,里边放上柿子。听母亲讲,水温不能太低,要不柿子会很涩,也不能太烫,那样柿子会变得黑乎乎的。那口温缸,那又甜又脆的柿子,至今还在我的脑海里浮现。母亲还会选个晴好的日子,把旋好的柿子用绳子串起来,挂在屋檐下,晒制成柿饼。土坯房被黄灿灿的柿子一装饰,完全成了农家小院一道靓丽的风景。
现如今,人们富裕了,日子过得也像熟透的柿子一样红红火火。可人们还是会拿柿子做柿子馒头,柿子饼,柿子丸子等美食。所以柿子也成了我们一代又一代人的独爱。
时光流转,又是一年深秋时,柿子又红了,它那特有的馥郁芳香,成为我儿时最温馨的回忆。